力报
李灼珊 注册中医
中医内科博士
妇女更年期间,最易发生的问题,其中一个就是骨质疏松,常见症状是腰背疼痛,无论坐着、卧着、站着都会疼痛,有时会出现胸闷、气短,甚或呼吸困难,夜间小腿抽筋等等。严重的若不小心跌倒或碰撞,也有机会导致骨折。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腰痛,其实也是因为骨质疏松。
有些女性或许会问,我已经常服食钙片,为何仍会骨质疏松?最可能的原因是钙片没有被身体充份吸收,所以也没有产生补骨的作用。平素应多些晒太阳,增加维他命D,帮助对钙的吸收与转化。人类的食物有七成都是谷类疏菜,含有大量植物酸,其实会阻止钙的吸收,所以有时或需作额外的补充。
中医怎样补钙呢?其实中医没有钙的概念,会从补肾入手。肾主骨,骨头的软硬,是由肾脏去决定。补肾当然可以透过中药,但另一类方法是透过食疗,因为补肾始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透过食疗才是最佳方法。笔者常建议病人用猪脊骨煲汤,再配合合桃、黑木耳等食材,味道蛮不错。合桃是传统补肾良药,亦会增强记忆;黑木耳降血脂,疏通血管,令营养更容易到达骨骼。若不喜饮汤或没有时间经常煲汤,日常以合桃(原味或气炸)当零食,效果亦相当不错。
*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
力报
李灼珊 注册中医
中医内科博士
子宫颈位于阴道与子宫腔之间,而子宫颈炎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常见成因之一。慢性子宫颈炎果延绵不愈,有机会引发子宫颈癌。
子宫颈炎主要症状是带下增多。所谓带下,是指阴道的分泌物,但带下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。生理性带下指阴道分泌液体,无色无臭、不痕不痒,是濡养阴道的物质,无须治理。病理性带下指分泌物呈乳白色及黏液状、或淡黄带脓,伴有异味、下体痕痒,间引起腰骶部疼痛、下腹重坠或胀痛,这些都属病理带下的表现,须延医诊治。
子宫颈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,急性子宫颈炎多因月经、行房或产后,忽视卫生,例如浴盆、坐厕、厕纸不洁所引发。慢性子宫颈炎,多因分娩、流产、阴道手术后或其他原因的感染,诱发急性子宫颈炎,由于子宫颈管内膜上皮薄,抵抗力弱,皱裂纹多,细菌病毒,容易潜伏其间,药物不易将其彻底清除,由急性子宫颈炎,变成慢性子宫颈炎。
中医治子宫颈炎往往使用外治之法。清代《疡医大全》的「止痒汤」,可借用外治子宫颈炎,效果不错。药物是鹤虱、苦参、蛇床子、威灵仙各一两,再用两个猪胆取出汁液与上述药材合煎,熏洗下阴。注意此方只供外用,孕妇不宜,使用前须先咨询注册中医。
*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
香港仔
李灼珊 注册中医
中医内科博士
今日(8月22日)就是廿四节气中的「处暑」,字面上的意思是暑气将退,秋天渐近,气温慢慢下降。但别忘记,这种天气的转变比较以北方为准,既未必适合华南地区,也未必适合近年「极端天气」的情况。那么,今年处暑应如何养生呢?《香港仔》访问了注册中医师、湖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博士李灼珊。
李灼珊医师预计,8月22日本港的盛夏还没完结,天很仍会十分炎热,「我们身体用作维持体温的消耗较少,对食物的需求也相应减低,所以常见有病人因没有胃口而寻求中医调理。这情况下的处暑天,不论吃东西或饮水都有独特的养生学问。」
以吃东西为例,李医师建议以下「健脾饮食三招」,有助一日三餐调整脾胃,以纾缓处暑前后的厌食问题:
至于饮水,李医师提醒,我们饮下去的水并非直接送到五脏六腑以供使用,「当中其实要经过一个转化和运输的重要过程,让水液转化为可供身体使用的营养和能量,这过程十分依赖脾胃的热能,换句话说,若我们脾胃功能不足,例如『脾气弱』,水液便可能无法被有效吸收应用,而沦为湿气。」所以,处暑前后必须注意多饮水,同时要学「饮水防积湿五招」:
另外,虽然香港的处暑天可能仍十分酷热,但仍要当心吹太多、太强的冷气。李医师指出,「今年夏天极端天气,一般人都会把室内的冷气开得很大,温度则很低,于是很多人在夏天毛孔张开的时候,被冷气一吹,中医讲的『虚邪贼风』,这时候就会乘虚而入。轻则会患伤风感冒,重则有些人会落枕(即睡觉时吹着冷气以致「瞓捩颈」)、面瘫,甚至一些血管不好的人更可能出现中风。所以,空调冷气虽然要开,但尽可能不要太大风,也不要正面吹着身体。」
*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
坚杂志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医内科博士 雖然已是深秋,但多汗問題仍然困擾許多人,尤其對於「多汗症」的患者更是苦不堪言。 中医内科博士兼注册中医师李灼珊指出,中医理论中,非因天气温度高而出汗,日间多汗和夜间盗汗有可能属于不同的症,用于治疗的方剂也可能不同。 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陽加於陰謂之汗」,出汗是陽氣蒸發津液的生理現象。 正常出汗有调和衞气营血、平衡阴阳、调节体温、滋润皮肤的作用。 《素问 宣明五气》曰:「五脏化液心为汗」,指出汗与心的关系。汗液的生成、排泄与心血、心神密不可分,这亦奠定了以脏腑作为辨别汗水症状理论基础。...
力报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医内科博士...
香港醫療站 李灼珊 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 香港正掀起熊猫热,但眼袋和「熊猫眼」(黑眼圈)若出现在人面上,却会让人感觉衰老或精神不济,要怎样处理?先谈眼袋问题。...
李灼珊 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 鼻敏感在澳港两地都相当普遍,尤其每当目前的秋末冬初,早晚温差大,许多人便会鼻敏感发作。而鼻敏感和其他敏感症例如眼敏感、哮喘、湿疹等,是互有关连的,只要患上其中一种,有其他几种的机会也会较高。相反,只要鼻敏感控制得好,其他敏感症的发作也会较容易控制。...
力報 李灼珊 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 人的体质基本可分寒和热,那么,究竟寒还是热的人较容易患上鼻敏感?其实这问题并非A或B那么简单,因为人的体质并不止寒和热两种类型,根据近代不同中医理论,认为体质有9类型甚至11类型,而寒和热只是其中的两类型。 以临床所见,其实寒或热的体质都可患鼻敏感,因为偏寒和偏热的体质都容易使正气失调而患上鼻敏感,「正气失调」才是鼻敏感的主因,而不是体质寒或热。但相对来说,偏寒的体质阳气较虚弱,所以一般也会较易患上鼻敏感。现时有理论认为,体质中有一种「特禀体质」,近似于西医所称的「过敏体质」,有这体质的人若再加上正气不足,也会更容易有鼻敏感的问题。...
李灼珊 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