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报

李灼珊  注册中医
中医内科博士

贫血在澳、港都很常见,西医指的贫血是血液中血红素过低,或红血球数目过低;而中医,则会从脉诊、舌诊、望诊及其他身体表现来诊断。很多时候,血虚的人在体检上并未出现贫血的指标,可是在体质及身体表现上已表现出阴血不足的血虚状态。所以病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:「医师,我刚做完体检,血色素正常,怎可能是血虚啊?」

其实血虚可引起很多征状:头晕、疲劳、自觉精力不足、健忘、眼花、眼睛干涩、面色苍白或枯黄、嘴唇色淡、舌色缺乏血色、头发干枯易折断、指甲易断、指甲缺乏血色、皮肤干燥易长皱纹、月经量少、月经经期短于3天、痛经、脚易抽筋、手足发麻、心悸胸闷、易受惊、反复头痛……血虚的人不一定有齐以上的症状,只要有一个,已经有可能是血虚了。

血是身体极重要的物质。血为阴,气为阳。血可以营养滋润全身,筋骨、毛发、脏腑都需要血的滋养才可以发挥正常功能。在这方面,女子天生比较吃亏,因为女子一生以血为本,月经、怀孕、生育、哺乳都需要大量用血,消耗比男子大得多,因此贫血多见于女性,而更年期的女性更是血虚的常见人士。

近年更常见的是为了减肥而盲目节食,最后身体瘦下来了,可是血亦随之不足,形成血虚性贫血,因此大家要注意千万不可减肥过度。

*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

 

 

 

 

香港医疗站

李灼珊  注册中医
中医内科博士

现代人都追求排毒,而不少信息都鼓吹多流汗,认为流汗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排毒途径。但香港注册中医、中医内科博士李灼珊提醒,「排汗的确有助排出体内的废物毒素,但要慎防过犹不及。例如有些人天生出汗较少,即使做运动也一样,于是为了出汗,而强行做大量的剧烈运动,甚至长时间焗桑拿,非要出一身汗不可,这就有点太过了。」

李医师指出,汗液是我们身体其中一种废物,每当人体短时间消耗大量物质时,例如剧烈活动,身体就会通过流汗将过多的废物排出体外。然而,几时排、排多少则因人而异。

若排汗比其他人少,可能有两个原因:

  1. 这人的基本排泄途径已经足以将体内废物排出,出汗就会较少,甚至运动时也不太容易出汗,并不需要担心毒素在体内积蓄的问题。
  2. 不易流汗也可能显示我们身体出现某些方面的不足,例如气血不足。从中医角度看,若津液营卫运行不足以达到体表皮肤,就不容易出汗,这是正气不足的表现,可以用补血行气的中药调理。

所以,汗不是非出不可的,少汗也应看原因,有怀疑的话可请中医师辨证论治。「反过来说,若坐着、睡着不动也出汗,除了可能因为天气太热,也可能因为身体有其他原因,例如阳虚或阴虚。如果阳虚不断出汗,自己却以为是正在排毒,甚至满心欢喜不去处理,阳虚的原因没解决,阳虚甚至有可能恶化下去,令身体愈来愈虚寒。」李医师说。有关于出汗的问题,可咨询注册中医师。

*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

 

 

 

 

思考香港

李灼珊  注册中医
中医内科博士 

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显示,全球约有5,000万个认知障碍症或脑退化症患者,情况不容轻视。

脑退化症中医称为痴呆,归类为疑难杂症,是因老年人体弱肾精不足,脑髓失养所致;或者是脾虚痰湿蒙窍,痰阻脑络所致。中医古藉《石室秘录》有道:「故治呆无奇法,治痰即治呆也。」内容大致是说,痰多引发脑筋不清晰,治疗很简单,清走痰湿即可。

中医所说的痰湿,包括高血脂、高胆固醇及高血糖,即三高,是容易患上脑退化症的其中一个因素。

中医对于脑退化病的治疗,先天性和后天性方案大不相同。先天因素如脑髓不足的遗传基因,发病较难治疗;后天饮食不当,痰湿太多阻塞血管,令脑部供血不足,痰湿蒙窍(即蒙脑),是可治疗和预防。

保持脑部供血充足,是预防脑退化症最佳之法;深入一点来说,就是保持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,降低血管堆积糖分和血脂等,保持血流畅顺,使脑部供血充足。

治疗脑退化症,用药在于补脑益气。以补气的中药,推动血液流量;以补阳的中药,使血液保持温度,不容易凝结阻塞血管。中医学上有很多药材可补脑化痰,预防脑退化。病情较轻的,可补肾精益气血,养神宁志为主;严重的,则要活血化瘀,豁痰开窍。

要去脑内痰湿,最好是以中药石菖蒲加黄芪补气,推动血液流畅。此外,加杜仲及冬草夏草补肾精,有增强脑细胞生长功能。而杜仲更是降血压补肝肾,是预防脑退化常见药材。善用补气中药,有助推动血液流通,犹如血管的「通渠剂」,冲走堵塞物。脑细胞有足够血液氧分,头脑自然清晰。但要注意用药,不可太强令血压上升,特别本身已有高血压人士更要小心。


饮食方面,日常多吃鱼。鱼类含一种营养素,助抗血管发炎和血栓,以及降胆固醇、血脂和三酸甘油酯。这种营养素对大脑、眼睛、心脏、情绪等都有良好作用。在中药调理方面,可长期多作补肝肾、补气养血、健脾、化痰湿的调理。当然按个人体质不同有所调节,建议咨询注册中医师。文章只属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网立场。

*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

 

 

 

 

最近贴文

  • 防失眠 睡觉配合阴阳平衡

    力报 李灼珊  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 夏季日长夜短,但湿热天气加上空调冷气的使用多又不是、少又不是,所以很多时夏日炎炎反而容易失眠。想在炎夏睡得好,就要紧记以下四大睡眠养生法则: 一、不要赖床——夏天日照较长,日出时间较早,所以大自然所禀受的阳气也较为充盛。在夏季早点起床活动,能鼓动身体的阳气,脏腑气血运行通畅,自能精神焕发。...

  • 立秋后要防温燥咳

    香港仔 李灼珊  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 引言 虽然极端天气酷热未完,8月7日已迎来「立秋」了。立秋本来是指庄稼逐渐成熟,暑气开始消退,「天口凉」……虽然在实际天气上并不适用,但中医内科博士、注册中医李灼珊提醒,大家不可忽略立秋这日子对于养生防病的意义,其中的关键就是「燥」。 内文 李灼珊医师指出,秋天是干燥的季节,立秋后即使不是实时转凉,但也会逐步转「燥」。「中医认为『肺为娇脏』,意思是特别脆弱,在干燥的秋天特别容易出问题,最常见的当然就是咳嗽了。」 她表示,刚立秋的天气,始终和深秋有所不同,8月7日立秋时其实香港还在放暑假,天气是炎热中带干燥,「这时容易患的咳嗽以干咳为主,伴着咽喉痕痒、痰少或痰黄、咽干痛、口干喜冷饮的情况,属于中医的『温燥咳』。大概要到中秋节以后,天气慢慢凉下来,天气以干冷为主,这时的咳嗽多数遇冷空气易诱发,仍以干咳为主,伴白痰、透明痰,口干而喜暖饮,有时候甚至觉得肺部凉凉的,那时节的咳嗽则多属于『凉燥咳』。」...

  • 治泄泻不能只袪湿

    力报 李灼珊  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 中医说的泄泻,主要是指大便次数增多,泻出物如水状,即「肚屙」。而造成泄泻的原因有很多,这些原因归根究柢与「湿」有关,最终导致脾胃功能失调。所以,要治泄泻大多要从袪湿入手,但也要注意,不能只着眼点于袪湿,否则会变了治标不治本。...

  • 治失眠两大概念

    力报 李灼珊  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 失眠是常见的都市病,中医师几乎每天接诊都必有此类病人。其实治疗失眠,首要明白两个概念,其一是「血不养心」,其二是「阳不入阴」。...

  • 处暑养生

    香港仔 李灼珊  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...

  • 子宫颈炎外洗治法

    力报 李灼珊  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 子宫颈位于阴道与子宫腔之间,而子宫颈炎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常见成因之一。慢性子宫颈炎果延绵不愈,有机会引发子宫颈癌。...

Go to top
JSN Boot template designed by JoomlaShin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