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報
李灼珊
香港注册中医师,中医内科博士
澳港人口都有老化趋势,基层健康成为一大课题,例如关节痛肯定是未来需要应付的事。
其实,关节痛许多时是由于关节骨骼退化引致错位而产生的。在这里我所讲的是关节的生理性错位,即是我们平时所形容的「挫住」和不顺的现象,而不是X光检查显示的病理性错位。因此,中医师治疗关节疼痛不是针对退化,而是用针灸、手法(例如推拿)等纠正错位的关节。关节错位顺畅了,疼痛就会消失。
如果要预防关节经常错位,就要多服一些补肾补骨的中药,可以将退化减轻,关节痛亦会相应减少。例如「杜仲」,相信很多稍为上了年纪的读者都曾服食,它是补肝肾和强筋骨的常用药,凡腰膝酸痛乏力,经中医辨证为肝肾不足所引起,基本上大多会用它,日常汤水中也可常加入杜仲。而另一种中药「续断」,功效与杜仲相近,主要也是补肝肾、强筋骨,所以这两药往往同用。还有一种「补骨脂」,单看名字已可知和骨骼健康有关,主要用于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,腰膝冷痛,阳痿,尿频等肾功能不足有关的证候。
以上几种中药只要适当配伍,其实对一般风湿关节痛的治疗已很全面,但方中个别药材的使用亦有须注意的地方,例如补骨脂就不宜阴虚有热、便秘的人士,所以如服用以上方药,最好先咨询注册中医师,辨证论治。
*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
MetroDaily
李灼珊
香港注册中医师,中医内科博士
很多人不了解中医和不懂中医,他们是以西医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看中医,完全不懂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精髓。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经验的中医师,我的观点是——中医是传统文化的瑰宝,永远有传承的价值。
要知道,西医研究的是物质的身体,它是一门技术,可以标准化,人材也可以批量培训,所以现在的西医很强大。但中医研究的是形而上的身体,是一门艺术,需要灵感和悟性,所以,真正学懂中医的人材不多。高明的中医不仅可以在疾病的初期发现,并能提前消除疾病,这就是民间常说的「中医治未病」。
事实上,治未病的概念源远流长,早在两千多年前,《黄帝内经》已提到「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」、「上工治未病」等等概念。唐代着名医家孙思邈亦倡导「消未起之患,治未病之疾,医之于无事之前」,并提出「上医医未病之病,中医医欲起之病,下医医已病之病」的观点。所以,治未病可说是中医学重要的预防保健概念,强调防患于未然,亦是中医的养生之道。
我认为,这是中医的最高境界,也是中医的生命所在。如果理解了这两点,那些不相信中医的人就会放弃他们幼稚的观点了。中医还是一门哲学,一门关于人生的哲学。学好了中医不仅可以治病救人,还可以修身养性,成就人生的其他事业。
*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
MetroDaily
李灼珊
香港注册中医师,中医内科博士
早年有次回内地旅行,因为旅途疲累熬夜,加上饮水不足,长了一大粒痱滋。急急去药店寻合适的中成药时,店员知道是痱滋时,深有同感地说了一句:「口疮真是很痛苦的啊!」之后推荐了一种类固醇贴片,说她也有用云云。
作为中医,当然拒绝了类固醇;其实类固醇治标不治本,归根究柢,痱滋的出现多数与体内有热相关,而反复发作的痱滋,虚火多于实火。而夜瞓就是引致虚火的重要成因。
中医称痱滋为口疮,是一种口腔黏膜溃疡的疾病。而虚火引致的口疮,多数会反复发作,当太过劳累、睡眠不足、压力大、要考试而诱发。口疮的溃疡面呈黄白色,周围多淡红,疼痛往往入夜加重。很多病人一见有痱滋就觉得是「热气」,猛灌凉茶,虚火降不成,人反而更虚,更易疲累,痱滋更易发作。
中医认为痱滋和睡眠息息相关。睡眠足够,身体阴液会相对充足,就不会有虚火出现。如果天天都熬夜,拖至一两点甚至是更晚才睡,养阴的时间少了,阴液也相对不足,以致虚火内生,熏灼口舌,成为口疮。如果本身喜欢吃煎炸辛辣,如薯片、零食等,以致脾胃实热。虚实火夹攻,口疮会更为严重。
痱滋初起时非常疼痛,可以用金银花20克焗水,加一匙盐漱口;或用棉花棒点取适量青黛粉于患处,也有帮助。
*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
坚杂志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医内科博士 雖然已是深秋,但多汗問題仍然困擾許多人,尤其對於「多汗症」的患者更是苦不堪言。 中医内科博士兼注册中医师李灼珊指出,中医理论中,非因天气温度高而出汗,日间多汗和夜间盗汗有可能属于不同的症,用于治疗的方剂也可能不同。 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陽加於陰謂之汗」,出汗是陽氣蒸發津液的生理現象。 正常出汗有调和衞气营血、平衡阴阳、调节体温、滋润皮肤的作用。 《素问 宣明五气》曰:「五脏化液心为汗」,指出汗与心的关系。汗液的生成、排泄与心血、心神密不可分,这亦奠定了以脏腑作为辨别汗水症状理论基础。...
力报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医内科博士...
香港醫療站 李灼珊 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 香港正掀起熊猫热,但眼袋和「熊猫眼」(黑眼圈)若出现在人面上,却会让人感觉衰老或精神不济,要怎样处理?先谈眼袋问题。...
李灼珊 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 鼻敏感在澳港两地都相当普遍,尤其每当目前的秋末冬初,早晚温差大,许多人便会鼻敏感发作。而鼻敏感和其他敏感症例如眼敏感、哮喘、湿疹等,是互有关连的,只要患上其中一种,有其他几种的机会也会较高。相反,只要鼻敏感控制得好,其他敏感症的发作也会较容易控制。...
力報 李灼珊 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 人的体质基本可分寒和热,那么,究竟寒还是热的人较容易患上鼻敏感?其实这问题并非A或B那么简单,因为人的体质并不止寒和热两种类型,根据近代不同中医理论,认为体质有9类型甚至11类型,而寒和热只是其中的两类型。 以临床所见,其实寒或热的体质都可患鼻敏感,因为偏寒和偏热的体质都容易使正气失调而患上鼻敏感,「正气失调」才是鼻敏感的主因,而不是体质寒或热。但相对来说,偏寒的体质阳气较虚弱,所以一般也会较易患上鼻敏感。现时有理论认为,体质中有一种「特禀体质」,近似于西医所称的「过敏体质」,有这体质的人若再加上正气不足,也会更容易有鼻敏感的问题。...
李灼珊 注册中医 中医内科博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