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lect your language

力報

李灼珊  註冊中醫
中醫內科博士

「生蛇」這個病大家都可能聽過,它不是真的長了條蛇在身上,也和吃蛇敏感、被蛇咬等無關,而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,正式的名稱是「帶狀皰疹」中醫則稱為蛇串瘡、腰纏火丹、火帶瘡、蛇丹、蜘蛛瘡等。

生蛇令人最辛苦的就是痛楚,因此民間也有流傳說這是惡蛇前來報仇。原來,這說法並非全無道理——從西醫的角度來看,生蛇也可說是水痘病毒的「復仇」。當我們年輕時感染了水痘後,即使水痘退盡,引起水痘的病毒卻可能會終身停留在身體內,伺機而動。等到合適的時間,例如身體免疫力下降,它就會出動反撲,再次侵襲人體。不過這次它不會再令人出水痘,而是攻擊神經,造成沿神經循行的疹子及神經痛。由於神經是環繞我們的軀幹,因此皮疹的出現部位多數會呈環狀,就好像一條蛇一樣,亦因此西醫稱為「帶狀皰疹」。

大部分人都曾出過水痘,可是卻不是每個人成年後都會出現蛇串瘡。這就和體質的原因有關。中醫認為身體的不良狀況,如肝經鬱熱、脾虛濕蘊可刺激潛伏的帶狀皰疹病毒發作。

如有生蛇者,應儘量清淡飲食,少食海鮮蝦蟹,並戒煙酒,儘快求醫,可免神經痛之苦。現時西藥有帶狀皰疹的特效藥,臨床上很多人都是先往西醫求醫,用抗病毒藥減輕症狀,再尋求中醫止痛,亦是一個可行方法。

**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香港仔

引言

三年疫情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,更沒想到疫情過後經濟沒如預期反彈,樓、股皆跌,令不少人情緒受影響。從中醫角度來說,養肝有助調節情緒,而五行之中春天屬肝,是養肝護肝的好季節。

內文

註冊中醫師、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表示,過去一年,需要養肝的病人有增無減,「臨床上常見患者訴說以下情狀:精力好像比以前差很多,很容易累,集中力差,又較容易得病,日常臉色也差了,感覺臉黃了許多。」

部分病人有中醫知識,主動提出想「補肝」,但李醫師表示,「其實中醫很少補肝,中醫認為『肝常有餘』,即肝氣一般都是過盛而不是過少,所以中醫一般以養肝、疏肝、護肝為主,肝氣太盛時則需要清肝。」李醫師說。

她提醒,剛才所說的精力差、臉黃、易生病等,不一定等於傷肝。中醫所說的傷肝,反而會在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表現出來,以下是其中幾個例子:

情緒不良,甚至出現情緒疾病

李醫師指出,中醫認為「肝主疏泄」,情緒的疏泄也是由肝主管的。「若我們情緒平和,沒有大悲大喜,肝的疏泄功能也會平和正常。如果我們受到壓力或遇上不順心之事,例如長期擔心樓價、股價,肝氣就不可以暢順地疏泄,就如一棵大樹的枝椏受到東西阻擋,不能暢順生長一樣。如果情緒得不到放鬆的話,氣就會更加堵塞,形成惡性循環,甚至出現情緒病或腫瘤性疾病。」

養肝方法:適量運動以暢通氣機,例如散步、太極、瑜伽也可以。另外也可以多喝玫瑰花茶、茉莉花茶等帶香氣的茶水,以暢通氣機。

腸胃功能弱,胃酸倒流

「在五行之中,肝屬木,胃屬土,肝的疏泄功能有助刺激腸胃蠕動、膽汁及胃酸分泌,維持正常的腸胃功能。長期的脾胃疾病如消化功能薄弱,胃酸倒流、易噯氣、易胃脹等,往往不單是脾胃的問題,而是肝的問題令脾胃受傷所致。因此除了要強化脾胃功能,更要疏肝。」李醫師表示。

養肝方法: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,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,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。而應適量多吃甘甜味食物,但不可盡情吃甜品、飲含糖飲品。甘味的食物包括淮山、紅棗、黨參等,平日湯水食療中可適量加入。

易抽筋,肌肉緊繃

現代人生活壓力大,很多時明明沒有體力勞動工作卻常覺周身酸痛,便是因為壓力導致氣機鬱滯,筋脈拘急,肌肉緊繃導致。

養肝方法:多做輕鬆的肢體活動,如甩手功、瑜伽、拉筋等,令筋脈柔順。

此外,可參考以下兩款茶飲,分別有護肝和清肝的功效,使用前可諮詢註冊中醫:

1. 護肝消脂茶

材料:山楂2錢、丹參3錢、柴胡3錢

做法:1. 將山楂、丹參、柴胡略洗。2. 所有材料加800毫升水,煲15分鐘後熄火,再焗15分鐘即可飲用。

功效:山楂消脂化食,丹參活血化瘀,柴胡疏肝理氣。適合飲食及飲酒過度、有脂肪肝問題者日常保健之用,可消脂及調養肝氣。

 

2. 清肝退黃茶

材料: 茵陳4錢、梔子3錢、陳皮半片

做法:1. 將以上藥材掐碎,以紗布袋包好。2. 將藥袋置於保溫瓶中,加入沸水焗15分鐘,代茶頻飲。

功效:茵陳清熱利濕,利水退黃;梔子苦寒,清熱利濕、清三焦實火;陳皮理氣健脾,燥濕化痰。合用可清熱利濕,潤下退黃。適合黃疸型肝炎,身目倶黃,發熱口渴者。

注意:臉色急黃、萎黃者忌用。

**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

 

 

 

 

力報

李灼珊  註冊中醫
中醫內科博士

困擾不少女性的尿道炎,其實也和濕有關。若女性本身屬濕熱體質,會不斷刺激膀胱,令尿道炎容易出現及復發,所以女更需注意袪濕。

有袪濕作用的中藥有很多,例如:慢性尿道炎或膀胱炎可用通草、車前草、金錢草、雞骨草、川萆薢、燈芯草袪濕慢性腸胃炎可用蒼朮、佩蘭、藿香、白頭翁、穿心蓮、青蒿、苦參袪濕皮膚濕疹可用地膚子、白花蛇舌草、蒼朮、滑石、萹蓄袪濕。

但要注意,當濕邪入侵人體初起病時,可以用去濕的中藥,但如困濕邪滯留在人體時間太久,就會損傷人的正氣,這時再用袪濕的中藥已無濟於事,必須小心辨證,治療方向可能是大補脾胃,大補陽氣,即所謂「扶正以祛邪」。所以,如何運用去濕的中藥,也應先諮詢註冊中醫師。

要治療慢性尿道炎,病人要保持心情舒暢,不可忍尿,少飲濃茶咖啡、多飲清水,保持私密部位衛生,同時戒食辛辣、燥熱及濕熱的食物。

治療上中醫會用「利尿清淋」的方法,用車前子、白茅根、滑石、燈芯草、蓮子心等藥。
具體治療方法須先經註冊中醫辨證,而食療則可試用以下的「薏米杏仁瘦肉湯」

材料:瘦肉半斤,薏米30克,杏仁 15克,大棗5枚, 水1公升。
做法:以上材料一起慢火煲1小時30分鐘,可每週飲用一次。
功效:祛濕、利尿、清肺。

 

 

 **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

 

 

 

 

最近貼文

  • 女性脫髮關乎血虛

    力報 李灼珊中醫館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電話:2382 3387 男女都不願意出現脫髮,看著鏡中的自己頭髮日漸減少,肯定不是味兒。不過要注意,男女脫髮不論成因、過程、改善方案等,都有一定分別。 以女性脫髮而言,脫落的速度一般比較緩慢,頭髮會慢慢稀疏、枯黃幼弱無光澤,但最終很少會出現全秃。中醫認為,女性脫髮多屬於「營養性血虛性脫髮」,簡單來說就是關乎血虛。例如婦女在產後血虛,或更年期腎虛,內分泌不足時,都會引起脫髮和頭髮稀疏、幼弱、枯黃。亦有些女性是因久病體虛、貧血,或癌症化療後等因素而出現脫髮。...

  • 女性防失禁 應及早補腎

    力報 李灼珊中醫館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電話:2382 3387...

  • 「祛邪風」預防中風

    力報 李灼珊中醫館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電話:2382 3387...

  • 養心安神改善過度活躍

    力報  李灼珊中醫館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電話:2382 3387...

  • 龍骨、牡蠣鎮胃火治痱滋

    力報 李灼珊中醫館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電話:2382 3387...

  • 龍骨、牡蠣鎮胃火治痱滋

    力報 李灼珊中醫館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電話:2382 3387...

聯絡我們

地址: 香港 新界 葵涌 打磚砰街49~53號

         華基工業大厦一期 22樓 K室

銷售電話:2382-3387, 2397-3885  傳真:2397-3895

@2025  SubYeeFong 《拾易坊》All Right Reserved

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