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-李灼珊(香港註冊中醫師)(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)《資本一周》專欄
漸入盛夏,夏至、小暑等節氣陸續到來,但濕度經常偏高,空氣質素絲毫未見改善,因鼻敏感發作求診的病人有增無減。
造成鼻敏感的因素當然有很多,首先就是每個人的先天體質,其次就是氣溫以及室內、室外的空氣污染情況,再下來就是我們平日有沒有足夠的運動,生活的習慣是否健康等。
鼻敏感的症狀,相信大家都較熟悉,大多數病人每天一起床就不停打噴嚏,鼻水很多,到了中午時症狀會改善,但一到夜間睡覺時又會出現鼻塞,影響睡眠質素。但若接觸到致敏的因素,例如冷風、毛屑等,就任何時間都可以發作。
中醫治療鼻敏感以溫肺補腎、治本為主。溫肺可以祛散肺內的風寒,補腎可以增強人本身的自我康復能力。以我的經驗,多以黨參、細辛溫補肺氣,配以杜仲、合桃補腎,壯腎之陽氣,連續服食3至5個療程有機會根治。
此外,蒼耳子、細辛都是常用的中藥。蒼耳子是中醫治療鼻塞、鼻敏感的常用藥,它味辛、苦,性溫,具有發汗、散風濕、通鼻竅、止痛等功效。臨床主治慢性鼻炎、慢性氣管炎、頭痛目暗、風濕痺痛、風疹、濕疹等症狀。因為蒼耳子略有毒,一般用法為一錢至三錢,不宜過量。而細辛功能散寒祛風,止痛,通鼻竅等,但細辛亦有一定毒性,用量不宜多於三錢。
一般改善鼻敏感的中藥可以連續服食,但各人體質不同,在服食前最好先諮詢註冊中醫師。
食療方面,最簡便而有溫肺補腎作用的,要算是炒合桃仁。只要到藥店買些鮮合桃仁,回家慢火輕炒至乾身微熱,用存氣瓶載好,每天吃10克左右,便會漸見功效。當然,鼻敏感的患者,除了服食中藥和食療外,仍需要堅持跑步等運動,強化肺部功能,效果會更好。
最後要注意,不少香港人但凡有傷風感冒,都會馬上看西醫,吃西藥將感冒壓制。可惜,這樣只是治標不治本,反而會令感冒邪毒長期困在肺部,化為風寒入肺,就會出現鼻敏感,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人吃感冒藥後,症狀減輕了,卻換上鼻敏感發作。
現今城市人,生活條件好,很多人都血糖偏高或血糖高,血糖高稱為糖尿病。糖尿病是人體的胰臟壞了,壞了的胰臟不能正常分泌足夠的胰島素,胰島素是用來幫助 人體食物中吸收糖份和利用糖份的。胰島素分泌不足就會造成人體的糖代謝紊亂、脂肪代謝紊亂、蛋白質代謝紊亂。人體的胰臟為甚麼會壞了,部分人可能是遺傳, 但大多數人都是因為過食肥甘的食物而令腸胃結熱積聚,腸胃結熱積聚久了便傷了胰臟,是糖尿病的主要成因。 患了糖尿病,只是長期服食西藥降血糖是不足夠的。西藥有副作用,而且會越食病情越嚴重,最後是病人的血管變窄硬化了而影響心臟、腎臟、視網膜、皮膚、雙下 肢、酸中毒等併發症。西藥是治標,中藥是治本。糖尿病要標本兼治,中西結合。用西藥每天將血糖降至正常範圍,再服中藥幫助恢復胰臟功能才是最適當的治療方 法。 甚麼中藥可以恢復胰臟功能並且降血糖呢?在我的經驗中用黃芪、葛根,黃芪補葛根清,一補一清對糖尿病很有幫肋,再加上補腎用杜仲,去胃食積用布渣葉、雞內 金,健脾去濕用淮山、白朮、茯苓,以上的中藥可以長期服食,餐前食西藥,餐後服中藥,可以增強胰臟的功能又可以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,中藥可以每天食或隔天 食,但要堅持服才可以藥到病除。
慢性乙型肝炎中醫用藥 慢性乙型肝炎在西醫來講,並沒有可針對性治療的藥物。西醫只有不斷地幫你檢查病情和觀察,例如病人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肝功能檢查,希望萬一肝功能出現急劇異常也可及早知道。到最後,若已演變成肝硬化,唯一能力挽狂瀾的便是換肝。若不幸變成肝癌,則須開刀及用抗癌藥治療,但整體成效不高。 目前,本港大約有5-10%的成年人是乙型肝炎的長期帶病毒者,他們成為了傳播根源,將病毒傳染給別人,包括由帶病毒的母親傳染給初生嬰兒。而帶病毒者本身也很容易患上慢性乙型肝炎。香港政府自1989年起,為所有初生嬰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,成功令部分受感染的嬰兒清除了乙型肝炎病毒,不用終身受這病的威脅,但整體來說,本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的比率仍屬全球最高地區之一。 其實,慢性乙型肝炎在中醫學上是可以治癒的-我所講的治癒,是患者每次肝功能檢查都正常。 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不容易,一般需要服食中藥一至兩年的時間。中醫認為但凡慢性病都屬虛症,所以若只是用清濕熱、解病毒的中藥,是很難治癒慢性乙型肝炎的。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必須用中醫的扶正袪邪法,而且加入適當的補益中藥,才可以連續服食一至兩年之久。患者切勿長期服清熱解毒藥,以免體質變差。 以下我給大家介紹一條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扶正袪邪方: 黨參三錢、白芍三錢、桑椹三錢、旱蓮草三錢、茯苓三錢、陳皮二錢、布渣葉五錢、首烏三錢、絲瓜絡五錢、大棗二枚。 以上方藥清補兼備,隔天服食,堅持一至兩年。身體好了,肝炎病毒亦沒有了。現在有些中藥沖劑很方便,大家可以參考選用。當然患者在日常生活上也需盡量保護肝臟,少飲酒,不吃不需要的藥物,以及減少夜蒲!
力報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...
堅雜誌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 雖然已是深秋,但多汗問題仍然困擾許多人,尤其對於「多汗症」的患者更是苦不堪言。...
香港醫療站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 香港正掀起熊貓熱,但眼袋和「熊貓眼」(黑眼圈)若出現在人面上,卻會讓人感覺衰老或精神不濟,要怎樣處理?先談眼袋問題。 註冊中醫師、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表示,出現眼袋原因很多,「譬如年紀大眼部肌肉下垂;腎功能較差,水濕滯留在眼周圍;先天眼球較凸出;或眼周肌肉較多等等。」坊間不少美顏產品聲稱有助袪除眼袋,雖然產品有其功效,但單憑短時間外塗未必能見效,必須多方配合,內外兼顧並持之以恆。 想要減少眼袋,必須做到以下三點: 1....
力報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...
力報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...
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