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胃氣脹 #疏肝和胃 #胃氣要往下
---李灼珊
香港註冊中醫師
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《都市日報》專欄
胃氣脹有很多成因,包括吃東西過急,或是邊說話邊吃東西,以致無意中吞下過多空氣,令腸胃製造大量氣體。又或是吃了些容易引起胃氣脹的食物。一旦出現胃氣脹,會感到胸膈滿悶、胃腸充氣、作飽、鼓脹甚至疼痛,必須處理好這些「氣」,以免影響生活。
「胃氣」是甚麼?其實,胃氣是人體多種「氣」之一,有重要作用,胃必須有根據中醫學定義的「氣」,才能消化和傳送營養物質。所以,胃氣脹問題不在胃氣本身,而是身體有其他問題令「胃氣不降」。
而胃氣脹的其中一個成因,是吃了些容易引起胃氣脹的食物,例如豆類、粟米、蘿蔔、椰菜、果仁、洋葱、全麥麵包,以及番薯、馬鈴薯等。也有些人身體無法吸收乳糖,吃了奶類食品如牛奶、芝士、雪糕等也會產生較多胃氣。
#激氣容易傷胃氣
中醫學認為,人的胃氣要「向下行」,作用是將食物傳送到小腸,再消化為營養,同時將食物的渣滓傳送到大腸,變成大便,這是人體自然消化的過程。但如果胃氣不降,甚至轉為上逆,頂着咽喉,便會造成腹脹、噯氣了。
至於胃氣不降的原因,除了食物,也和情緒有關。例如經常工作過勞,沒有胃口;或常因一些事情激心,引起肝氣橫逆犯胃,都可能會引致胃氣不降,於是每次進食後都消化得不好。還有,我常見有些病人,因過度服食寒涼的感冒藥或止痛藥,傷了胃氣,令胃氣不能順行,反而上沖於咽喉,同樣會令人胃氣脹。
#佛手砂仁幫助行氣
我們中醫治療胃氣不降,一般都是用養胃陰、補胃氣的方法。例如會多用 #黨參、#白芍、#石斛 養胃陰,此外也會用 #淮山、#白朮 等補胃氣,再用上少許佛手、砂仁等行氣藥來幫助。而木香、香附等藥會破胃氣,就不太適宜使用,切勿用錯。
而當中有一味藥通常都會用到,而且分量較重,就是 #代赭石。代赭石是赤鐵礦的礦石,有平肝潛陽,重鎮降逆的功效,可降上逆的胃氣而止嘔、止呃、止噯氣。很多治療腹脹噯氣的方劑都會以代赭石為主藥,借助它的功效來引胃氣下行,讓胃氣直入腸中通大便,症狀即可解除。古時很難覓得代赭石,因此常需以 #牡蠣(即蠔殼)代替,今天開採技術進步,真的代赭石反而不難買到,但使用前最好先諮詢註冊中醫師。
--李灼珊
香港註冊中醫師
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《資本一周》專欄
高血壓在本港愈來愈普遍,高血壓患者如果不將過高的血壓降低,久而久之,便會逐漸影響腎功能,當腎功能減退時,會出現多尿、夜尿,甚則會令尿量減少,甚至出現蛋白尿和血尿、尿毒症等。當出現這些「訊號」代表腎的功能已受損害,而且不一定可回復正常,所以,高血壓患者每天都必須將血壓保持正常。
毫無疑問,西藥在降血壓方面的效果比較直接及穩定,大部分患者服後每天的血壓都可保持在正常範圍內,但降血壓西藥也不是沒有缺點的,例如一旦開始服食就一定要每天服食,一旦停藥便可能會出現血壓反彈。
但始終有小部分人,就算服了降血壓西藥,血壓依然過高,那怎麼辦呢?西醫可能會為病人轉換另一種藥,或讓病人同時服食兩種降血壓藥,但也不一定有效。中醫認為,出現這情況的原因,很可能是病人已經腎虛了,「腎水」不足以養「肝木」,於是令肝陽上亢,亦即相當於血壓過高。又或者是腎氣虛,「腎水」不能與「心火」相濟,所以身體內的血壓不能平衡。換句話說,西藥只能治標,在這種「本虛」的情況下它卻未能治本。
對於以上情況,我常會用以下這條 #經驗方:
山萸肉5錢、熟地5錢、山藥5錢、茯苓5錢、丹皮3錢、澤瀉3錢、黃芪1兩、牛膝3錢。
這條經驗方其實是以經典養陰補腎名方「六味地黃丸」為基礎,加上黃芪和牛膝。方中利用山藥補脾,熟地補腎,山茱萸補肝,這三藥可大補腎水;但也不是毫無節制的補,另外又用茯苓來除濕,丹皮來清肝,澤瀉來清腎,這六味藥合用稱為「三補三瀉」,千百年來十分有名。再用黃芪補氣,將血液推動,兼加用牛膝引血下行,便有機會令血壓下降。繼而夜尿等症狀也可減輕。
若想將之做成湯水食療,我建議加豬瘦肉或去骨、去皮的雞肉同煲,之後可吃肉飲湯。但大家在用這條方之前,最好先諮詢註冊中醫師,不宜自行使用。
---李灼珊
香港註冊中醫師
湖南中醫學院
中醫內科博士《都市日報》專欄
我們腹中有一個體積比較大的腺體,稱為胰腺。胰腺是由泡腺組成,主要功能是分泌鹼性消化液,幫助消化食物和分泌胰島素荷爾蒙,控制我們血液中的正常血糖量。胰腺我們很少會去注意,但你可知道,若長期偏向某些飲食,有可能增加胰臟癌的風險?
其實,西醫解剖學中的胰腺,功能差不多就是中醫所講的脾臟。
我們常說脾胃脾胃,脾臟和胃根本就是分不開的,主要都是負責消化食物並把營養輸送到全身,一旦脾臟功能不好,整個人的健康都會受影響。中醫認為,脾臟是人體後天之本,意思是後天的病若纏綿不愈,往往要看看是否脾臟功能有問題,正正因為它是我們每天飲食營養的吸收及供應全身的運輸操控器官。
我要提醒的是,脾臟最怕肥膩食物和寒濕的食物。脾臟若經常困寒困濕,便會影響分泌鹼性消化液,令身體長期受酸性影響,胰腺的泡腺也容易變質惡化。大家要知道,一般人的身體若偏向酸性,其細胞都是較容易變質的。所以,保養我們的脾臟很重要。
脾臟如何保養?首先一定要溫補。所有寒濕肥膩的食物,若長期吃得太多,都會傷害脾臟並引致病變。甚麼是寒濕食物呢?例如冷凍的食物和飲品,椰菜,白菜,芥菜,白蘿蔔,鹹酸菜,糯米,肥肉,雞皮鴨皮鵝皮……等等都屬寒濕肥膩。平時多食些補品,例如 #鹿茸, #淮山, #黃芪, #白朮, #佛手, #砂仁, #陳皮,#佩蘭 等中藥,可以用來燉烏雞或白鴿等,便可調補脾臟了。
生冷飲食血瘀傷胰
此外,西醫所說的胰臟癌,其實和脾臟健康不好也是同出一理,因為胰臟寒濕太多,酸性過重,以致出現癌變。有些人以為自己平時很多熱、很多火,於是經常飲涼茶、食凍嘢,是錯誤的。
涼茶飲得多,很傷人的正氣和能量,凍嘢食得多則會凝固冷卻我們的熱血,影響循環,造成瘀血。最嚴重就是會傷及胰腺,令泡腺變質惡化。所以,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飲食,身體才健康長壽,亦避免很多疾病包括癌症的發生。
力報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...
堅雜誌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 雖然已是深秋,但多汗問題仍然困擾許多人,尤其對於「多汗症」的患者更是苦不堪言。...
香港醫療站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 香港正掀起熊貓熱,但眼袋和「熊貓眼」(黑眼圈)若出現在人面上,卻會讓人感覺衰老或精神不濟,要怎樣處理?先談眼袋問題。 註冊中醫師、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表示,出現眼袋原因很多,「譬如年紀大眼部肌肉下垂;腎功能較差,水濕滯留在眼周圍;先天眼球較凸出;或眼周肌肉較多等等。」坊間不少美顏產品聲稱有助袪除眼袋,雖然產品有其功效,但單憑短時間外塗未必能見效,必須多方配合,內外兼顧並持之以恆。 想要減少眼袋,必須做到以下三點: 1....
力報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...
力報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...
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