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灼珊 註冊中醫
中醫內科博士
城市人生活緊張壓力大,只顧工作玩樂,體力身心同樣透支,容易令人情緒繃緊易發脾氣,情緒不穩,影響自己和身邊的人。中醫學理念「調情志」是養生的重要一環,治病同時調理身心。
面對在街上動氣暴躁的人,香港人總愛說一句「你有壓力我有壓力」,但為何有些人容易適應和承受壓力,但有些人就很難適應和承受,關鍵在「肝」。容易動肝火的人,大都是先天肝比較弱和血氣少,心臟也比較弱和血少,所以承受力和適應力也比較弱,容易情緒失控的人都是肝氣郁結和心血不足所致。
從中醫治療角度,可以中藥養心血舒肝氣,肝臟健康人就可以保持心平氣和不容易動怒了,身心舒暢對血壓亦好,亦可以減低身體應付情緒不安的壓力,減少失眠和腸胃不適等都市人毛病。
有些人很容易鬧情緒,可是礙於不同原因即使嬲怒得面紅耳赤亦強忍,然而長期壓抑情緒,強制自己不要動怒,會造成肝氣鬱結對身體不利,所以「脾氣不好的人不會引致情緒病,而鬱鬱寡歡的人容易引起情緒病」。持續養肝養心不單對身體好,肝臟和心臟供血充盈會令人變正向樂觀,改變對事情的看法和感悟。中醫學上多以人參養心血,用白芍養肝血,日常可用作食療之湯飲之用有助調理體質,事實上不同中藥配搭,註冊中醫師按病人情況處方,中藥亦有助人的情緒和思維,改善精神狀況。
**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
李灼珊 註冊中醫
中醫內科博士
根據世界衞生組織(WHO)資料,最新統計全球約有5,000萬個認知障礙症(或稱腦退化症)患者,情況不容輕視。認知障礙症多發生在長者身上,在中醫學上歸類為「疑難雜症」。家人要留意身邊的長者,如果老人家慢慢變得神態淡漠、寡言少語、反應遲鈍、善忘等,就是早期認知障礙症的症狀。
認知障礙症到了嚴重的程度時,可終日不語或言辭顛倒,或不知飢餓不欲飲食,或忘記了家人和所認識的人,忘記了回家住址等,已成為現代老齡化社會一個大問題,因為照顧者壓力大,日久隨時也變為病人。這病有先天腦髓不足的遺傳基因,亦有後天的痰濕太多阻塞血管,令腦供血不足及痰濕蒙竅(即蒙腦)。
之前曾有好些學術界前輩是腦退化症患者,令人誤會用腦太多或壓力太大而患上此病的,但中醫學上沒有這個論述,而且剛好相反,多用腦就等於活躍腦細胞,壓力是動力,反而有利預防認知障礙症。
中醫認為,認知障礙症的常見成因之一,是「痰濕」。現代西方醫學說法的血管堆積血脂和糖分,中醫辨證即為痰濕的一種。中醫所說的痰濕,就是包括高血脂、高膽固醇及高血糖,換句說話,是糖分和脂肪等物質愈積愈多在血管中,從而影響血的流暢,長期令腦供血不足而引致腦退化。所以,三高也是容易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其中一個因素。
**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
李灼珊 註冊中醫
中醫內科博士
1842年香港割予英國後發出公告,按《南京條約》之下,英方不得干預本地中國傳統的生活習慣,承諾會按中國律例、風俗和習慣管治香港居民。所以,很多的傳統中國文化和中國的風俗習慣在香港得以完整地保留至今。
例如,每年的驚蟄節就是香港民間打小人的時候,因為驚蟄的「蟄」有潛藏的意思。這個時節因為雷聲較多,驚醒在地下冬眠的昆蟲,四出破壞農作物。因此,農民會舉行儀式,驅趕害蟲、祈求農耕豐收、生活平安,之後逐漸演變成打討厭的人,趕走衰運。
中國民間風俗打小人在香港仍保存得很有特色,這是歷史遺留的而且是僅存的一種民間心理治療方式。打小人在中醫稱為祝由術,以咒術醫病,又被稱為巫術。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是咒語畫符的迷信道術,但在中醫眼裡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治病招數。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期。
香港打小人的習慣原集中在灣仔寶雲道姻緣石。現在打小人的集結地搬去了銅鑼灣鵝頸橋已經過百年了。鵝頸橋每天都擺有7~8個協助打小人的攤位,每次收費港幣數十至一、二百不等。很多工作不如意,生意不如意,拍拖不如意的怨男怨女都會在此處打小人。打小人的程序有神婆協助,來打小人的男女會向神婆訴說因由和苦衷,神婆就會將你怨恨的對方名字寫在紙上,然後為客人上香,將福紙在客人身上頭上掃一遍後焚燒了,再將寫有仇家名字的紙用一隻繡鞋大力拍打,一邊打一邊唸咒,其咒辭大既是:「打你個死人頭,打到你有氣無碇唞;打你隻死人腳,打到你無鞋挽屐著;打你個死人口,打到你食咗都會係咁嘔……」咒辭一般不會唸對方的名字。
在現實的生活中,諸般各樣的人都有,當你遇上無理的上司、同事、施政者,甚至情敵,必然令你恨之入骨,但你又無法還擊,無法對付,在意識形態上,這個「打小人」的習俗和狠毒的咒語有心理減壓的超神效作用。將心頭的怨氣,透過動態口號,將壓力意識轉嫁於無形,達到將怨氣放下,這是一種轉移情緒的方法,是不想直接破壞人際關係亦不想傷害對方,用作宣洩不滿情緒與壓力的民族智慧。所以,「打小人」的中國習俗文化是一種平衡心理和舒肝解鬱的中醫精神治療。
**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
力報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...
堅雜誌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 雖然已是深秋,但多汗問題仍然困擾許多人,尤其對於「多汗症」的患者更是苦不堪言。...
香港醫療站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 香港正掀起熊貓熱,但眼袋和「熊貓眼」(黑眼圈)若出現在人面上,卻會讓人感覺衰老或精神不濟,要怎樣處理?先談眼袋問題。 註冊中醫師、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表示,出現眼袋原因很多,「譬如年紀大眼部肌肉下垂;腎功能較差,水濕滯留在眼周圍;先天眼球較凸出;或眼周肌肉較多等等。」坊間不少美顏產品聲稱有助袪除眼袋,雖然產品有其功效,但單憑短時間外塗未必能見效,必須多方配合,內外兼顧並持之以恆。 想要減少眼袋,必須做到以下三點: 1....
力報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...
力報 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...
李灼珊 註冊中醫 中醫內科博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