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lect your language

力報

李灼珊中醫館
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
電話:2382 3387

「中央肥胖」是關心健康的都市人常掛在口邊的,卻未必知道和「命門欠火」息息相關。

所謂命門之火,在中醫學裡是屬於陰分之火,下焦之火,也可更直接地描述它就是「生命之火」。我們每天不斷吃下食物,同時需要有「火」去燃燒身體多餘的水分,以及身體內不斷形成的脂肪。但一般「命門欠火」的人,「生命之火」很微弱,燃燒力不足,於是身體脂肪的貯存就會越來越多。所以,現代人的中央肥胖多屬「命門欠火」之症。

一旦「命門欠火」,可以把這個火重新燒旺,有效和持久地達到減肥效果。而補充命門之火首選的中藥就是肉桂。以下是一條筆者常用來為病人補命門之火的經驗方:

材料:
肉桂3錢(磨粉),黃茋2兩,白朮5錢,布渣葉5錢,山楂5錢。

做法:
1. 先將黃茋、白朮、布渣葉、山楂,用4碗水慢火煮成一碗;
2. 肉桂粉放在空碗中,把煎好的中藥倒入,攪勻後服用。

服法:
隔日服一次,以10次為一個療程,每相隔3個月服食一個療程便可。

方中的肉桂和黃茋同用同功,黃茋可以補三焦運化水濕的不足,亦能有效排去身體過剩的水分,輔助減輕中央肥胖。但要注意,以上這方法需要持續2-3年的時間方可有成效,不能心急,否則只會適得其反。使用上若有疑問請先諮詢註冊中醫師。

**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

 

 

 

 

iMoney

李灼珊中醫館
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
電話:2382 3387

今天(87日)是廿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——立秋,標誌著秋季的正式開始。根據古書所載,這日開始天地間的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萬物從繁茂生長轉向成熟收穫。

但一本通書不能讀到老,香港地處華南最端,加上現今全球受極端天氣影響,即使在節氣上名為「立秋」,但爭秋奪暑,大概還有個多月才進入真正的秋涼季節。中醫養生講究順應節氣,那麼立秋養生又有什麼宜忌呢?

順應節氣飲食:首要潤燥,減辛辣,增酸味

這季節的養生飲食,首要潤燥生津,預防或緩解秋燥引起的乾咳、皮膚乾燥痕癢等症狀,可開始多吃梨、百合、銀耳、蓮藕、蜂蜜等。潤燥之餘,也要特別注意健脾祛濕,湯水中可加山藥(淮山)、茯苓、薏苡仁(薏米)、赤小豆等,有助消化系統適應季節的轉換,但因人人體質不同,食用健脾藥材前建議先諮詢註冊中醫師。

而食物的味道方面,這季節不妨多吃酸味的水果如山楂、梅子等,中醫認為「酸甘化陰」,這類食物能收斂肺氣、滋養肝血,最宜秋燥來臨前食用。此外要減少進食辛辣,包括辣椒、花椒、薑等,中醫稱這些為辛散之物,容易加重秋燥,例如川菜愛好者就應稍為忍口了。另外,生冷、油膩、寒涼食物亦須少吃,以免損傷脾胃陽氣,增添身體的濕氣。

推介食療:百合蓮子燉梨材料:鴨梨1個、乾百合15克、蓮子20克、冰糖少量。做法:梨去核切塊,與百合、蓮子同燉30分鐘,加冰糖調味。功效:潤肺止咳、清心安神。適合口乾咽燥,多夢、睡眠不穩的人士。

順應節氣作息:早睡早起

中醫典籍《黃帝內經》內提到:「秋三月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。」因此,立秋後應順應自然規律,調整作息。建議勿遲於晚上11點入睡,避免熬夜耗傷陰血,而早晨6-7點起床,吸收天地間較清新的空氣。

當然,現實上以上作息時間很難做到,盡力而為就好。至於「情緒」和「保暖」方面,則一般人應可做到。情緒上由於立秋節氣對應肺臟,容易感到悲憂,尤其現今經濟環境不明朗,更易影響個人情緒。可透過靜坐、冥想、多到戶外散步等保持心境平和。最後也不可忽略身體的保暖,雖然爭秋奪暑,仍需注意避免涼風(不論天然風還是空調冷氣)直吹肩頸、腹部,以免引發感冒或腹瀉。

**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

 

 

 

 

力報

李灼珊中醫館
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
電話:2382 3387

踏入盛夏,迎來多次的高溫。《黃帝內經‧素問‧四氣調神大論》說「夏三月,此為蕃秀。天地氣交,萬物華實,夜臥早起,無厭于日, 使志勿怒,使華英成秀,使氣得泄,若所愛在外,此夏氣之應, 養長之道也;逆之則傷心,秋為痎瘧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」

上述內容大意是說:夏天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,天上熱氣下降,蒸發地氣上升,天氣與地氣上下交合,萬物便開花結果了。所以,我們早上起床時,不要厭惡夏天的日長天熱,要像花苞的植物一樣開花結果,讓體內陽氣能夠向外宣通開發。所以夏天是健身、調養、工作、創造的最好季節。

不過,切忌過度使用冷氣空調。夏天本來應該是健身、創造,使皮膚開洩和出汗的季節,但現在一般人都會把室內的冷氣開得很大,溫度則很低,於是很多人在夏天毛孔張開的時候,被冷氣一吹,中醫講的「虛邪賊風」,這時候就會乘虛而入。

被虛邪賊風乘虛而入,輕則會患傷風感冒,重則有些人會落枕(即睡覺時吹着冷氣以致「瞓捩頸」)、面癱,甚至一些血管不好的人更可能出現中風。所以,我們在今天的現代化生活裡,要注意夏天盡可能減少吹冷氣,即使開空調也不要太大風,溫度也不要調得太低,更不要直吹自己的頭頸和身體,才是養生之道。

**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

 

 

 

 

最近貼文

  • 補肝腎改善濕疹

    力報 李灼珊中醫館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電話:2382 3387...

  • 改變「寒底」防血管病  

    iMoney 李灼珊中醫館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電話:2382 3387...

  • 中醫養生 情緒是重點

    力報 李灼珊中醫館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電話:2382 3387 澳、港兩地人的其中一個共通點,是生活壓力大,瘋狂工作瘋狂玩樂,體力身心透支,十分不利於養生。中醫學理念中,「調情志」是養生的重要一環,治病須同時調理身心。 有否想過,面對在街上動氣暴躁的人,我們總愛說一句「你有壓力我有壓力」,但為何有些人容易適應和承受壓力,但有些人就很難適應和承受?其實關鍵在「肝」。容易動肝火的人,大都是先天肝比較弱和血氣少,心臟也比較弱和血少,所以承受力和適應力也比較弱,容易情緒失控的人都是肝氣郁結和心血不足所致。...

  • 月餅水果要識揀 消滯同時保脾胃

    李灼珊中醫館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電話:2382 3387...

  • 中醫講氣質 「太陽」具魅力

    力報 李灼珊中醫館香港註冊中醫,中醫內科博士。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電話:2382 3387 別以為中醫學只是關乎治病,其實中醫的理論和個人氣質也很有關係。...

  • 五十肩可嘗試自療

    力報 李灼珊中醫館香港註冊中醫,中醫內科博士。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電話:2382 3387...

聯絡我們

地址: 香港 新界 葵涌 打磚砰街49~53號

         華基工業大厦一期 22樓 K室

銷售電話:2382-3387, 2397-3885  傳真:2397-3895

@2025  SubYeeFong 《拾易坊》All Right Reserved

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