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仔
李灼珊 註冊中醫
中醫內科博士
本港有很多工種是要長時間站立的,例如酒樓飲食業、零售業、街頭推銷、教師等,因為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,血液蓄積在下肢,令血管凸出皮膚表面,形成「靜脈曲張」。註冊中醫李灼珊博士表示,中醫的「火針治療」對靜脈曲張有一定效果。
由於地心吸力的關係,血液會自然向下流動,然而靜脈血管中有一些瓣膜,令血液只可向上流向心臟。但當腿部的靜脈有問題的時候,瓣膜不能完全閉合,血液就會回流,繼而在靜脈中淤積,導致靜脈彎彎曲曲地脹起,便是靜脈曲張了。
註冊中醫、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指出,需要長時間站立的人士,因為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,平日又缺乏肌力運動,血液無法借力回流至心臟,日積月累下雙腿就布滿青筋。另外,肥胖、懷孕、服用荷爾蒙、腹腔壓力增加及老化等也可能是靜脈曲張的誘因。患者年齡層分布廣泛,而大部分的職業性靜脈曲張會在40歲左右開始出現。
「性別方面,一般女性出現靜脈曲張的機會是男性的兩倍。症狀包括靜脈顯現、腳部經常抽筋、腳下半部色素沉積、腳踝水腫等。初期症狀大多並不明顯,但隨著病情惡化,會妨礙血液循環,影響社交活動及生活素質。」李醫生說。
她表示,靜脈曲張是西醫所用的病名,中醫稱為「筋瘤」,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,除了和職業相關,和遺傳也相關。而中醫的「火針治療」對這病的效果很不錯。
火針的使用,出自中醫典籍《備急千金要方》。據該書記載,火針又名煨針、燔針,現代則多用3-4寸長的不锈鋼針。使用時先選穴、消毒,再將針尖燒紅,然後朝選定部位快刺快出。但必須注意掌握刺入的部位和深淺,凡血管、內臟及關節附近位置禁用,因此必須由有相關經驗的註冊中醫負責操作。
火針療法用途廣泛,有溫經通絡、祛風散寒的作用,主要用於痹證、胃下垂、胃脘痛、泄瀉、痢疾、陽痿、瘰癧、風疹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小兒疳積及除疣、除痣等。「當用於治療靜脈曲張,基本上哪裡起青筋就在那裡施治,將燒至通紅的針直刺下肢靜脈曲張最嚴重的部位,然後迅速拔出,細小的傷口會噴出血液,需盡出其血,將靜脈內的積血適當放出。所謂『一針大氣通』,火針可以有效地刺激加強軟弱的淺靜脈的收縮力。針刺後幾天,下肢的淺靜脈開始收縮有力,淺靜脈的血液便不容易倒流和積聚。所以火針治療靜脈曲張又快又安全,而且復發率很低。」李醫師表示。
在網上搜索靜脈曲張,會發覺不少食療貼士,被提及最多的食物包括蘆筍(尤其是筍尖)、三文魚、藍莓、香蕉、牛油果、大蒜、奇亞籽等。
但李灼珊醫師強調,火針療法直接接觸血管,對靜脈曲張效果明顯,至於一般的食療方法,對靜脈曲張的幫助不大,建議不要胡亂相信坊間的食療偏方。
**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