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灼珊中醫館
地址:香港灣仔灣仔道218號舖
電話:2382 3387
中医进补,都不离补气或补血。什么情况下要补气?什么情况下要补血?该用哪些药材配合食疗?注册中医师、中医内科博士李灼珊表示,一般人对于补气或补血可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,不知道具体有什么作用,其实和我们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。
李灼珊医师表示,现代人关注心血管病(冠心病)和脑血管病(中风),但对于血管如何堵塞致病,又怎样可减少堵塞,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,只知和饮食、运动等有关,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。
补气通血管防冠心病
「其实,我们身体的血管年轻还是老化,决定了身体的健康和寿命。人体的血管从20岁开始就会逐渐出现堵塞的现象,如果你的饮食清淡健康,血管就会保持柔软不会堵塞;如果你的饮食大油大腻,你的血管就每年堵塞3至5%以上。所以,『通血管』不论对年轻人或中老年人都同样重要。」
她指出,若大家不趁年轻注意通血管,当血管已堵塞60至70%后,身体便会出现病变,例如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糖尿病、肾病……等。这时才开始注意通血管,就有点迟了。
「年轻的血管是保持柔软的,有弹性的,搏动有力的,血管壁则光滑而没有沉积物。而健康的血液是鲜红色的,有温度不容易凝结的,杂质较少的。」她解释「气」和通血管的关系,「但单靠血管柔软并不足够,因为人体的血液是靠『气』去推动,气愈足的人血液流动得愈快。流动快的血液,就不容易有沉积物,温度够的血液就不容易形成血块。如果我们懂得这个原理,就懂得及早保护血管,不让血管老化。」
她表示,补气可以透过中医药,也可以透过运动。多做运动可以帮助血液流动;少食生冷冻饮,就可避免影响血液的温度;清淡不肥腻的饮食,会令血液干净杂质较少。平时早睡早起,我们身体的气机就不会因有压力而影响血管的搏动。
至于用什么中药可以补气呢?她表示一般补气的中药不多,只有人参、黄茋、淮山、白术、大枣、甘草、扁豆等几种。补气可以提升各器官的生理功能,让人活得更健康。但在进食补气的中药前,最好先谘询注册中医师。
补血——补人体所需物质
至于补血,李医师表示,我们的血液是由肾的精髓生化而成,「肾的精髓生化血液,而脾胃吸收的营养会令血液更加充实。所以,先天的肾脏强壮,血液的生化就有保证;后天的营养充足,则可以直接影响血液的多与少。先天就算不足,中医认为后天可以补救的。」
血液里面,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物质,例如肝有血视力就好,足腿有血步伐就快而有力,手有血做事就勤快。总括来说,器官有血,生理功能就健康。所以,只要血液充足,我们就会面色红润,肌肉结实,头发乌黑,感觉灵敏,精神充沛。血液是人生命的根本营养,任何一个部位的器官缺少血液都会功能衰退和坏死。严重缺血甚至会危及生命。
用什么中药可以补血呢?她指出,补血的中药有当归、鹿茸、紫河车、党参、熟地、首乌、白芍、阿胶、元肉等。但要注意,补血的中药多数都会影响脾胃消化,特别是熟地、首乌、元肉等。如果是脾胃虚寒湿困者,不可以乱用。就算必须要用时,最好加上白术、淮山等补脾胃之药。又例如,阿胶是补血液中的血小板,如果血液太浓的人不适合用。所以,大家在运用补血的中药前,建议先谘询注册中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