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醫療站
李灼珊 注册中医
中医内科博士
香港正掀起熊猫热,但眼袋和「熊猫眼」(黑眼圈)若出现在人面上,却会让人感觉衰老或精神不济,要怎样处理?先谈眼袋问题。
注册中医师、中医内科博士李灼珊表示,出现眼袋原因很多,「譬如年纪大眼部肌肉下垂;肾功能较差,水湿滞留在眼周围;先天眼球较凸出;或眼周肌肉较多等等。」坊间不少美颜产品声称有助祛除眼袋,虽然产品有其功效,但单凭短时间外涂未必能见效,必须多方配合,内外兼顾并持之以恒。
想要减少眼袋,必须做到以下三点:
1. 注意作息时间,早睡早起:休息足够精神好,眼袋自然不太明显。
2. 多做运动:能助气血运行畅顺,眼袋也会有改善。
3. 配合中药冷敷,更加有效。
建议中药敷眼袋疗法之一
材料:黄芪、白芨、苍术,各同等份量,磨粉后放存气瓶贮存。
做法:每次用 2 茶匙,加入冰水搅匀(记紧是冰水不是热水)。用纱布包裹药粉外敷眼睛周围。每晚一次,十次为一疗程。
功效:行气祛湿,有收紧效果,用多就会见效。若有疑问请先谘询注册中医师。
至于俗称「熊猫眼」的黑眼圈,李医师提醒,除了是外观问题,也能反映身体某些状况,必须小心处理。
一般来说,长期生活紧张压力大,导致精神疲劳过度;又或情绪欠佳未能适当宣泄,导致体内血液循环减慢,在下眼睑比较薄的皮肤位置便会出现黑眼圈。在中医来说,黑眼圈可反映肾虚、肝郁、血瘀等问题,可用不同食疗+按摩方法改善:
1.肾虚型黑眼圈∶表现是眼眶周围发黑、头晕耳鸣、记忆力衰退、健忘失眠、腰膝酸软。食疗可选杞子、菊花、熟地、杜仲等煎水服用。
2. 肝郁型黑眼圈∶表现是眼眶灰黑晦暗、烦躁不安、夜寐不宁、脇肋部胀痛、胃口欠佳。食疗可选玫瑰花、茉莉花等泡茶冲服。
3. 血瘀型黑眼圈∶眼眶以至面色和唇色紫青、皮肤干燥,或有慢性疼痛,女性可伴有月经不调。食疗可选益母草、丹参等煎水服用。
以上食疗简单易用,如有疑问请先谘询注册中医师。此外,鼻敏感或经常感冒人士,因头面部气血循环较差,也是黑眼圈「常客」。建议多按压鼻翼两侧「迎香穴」,宣通鼻窍,有助改善气血循环。
*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