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仔
引言
根据廿四节气,8月7日就是立秋了。当然,香港位处华南,天气不可能立即转为秋凉,但一旦秋凉、秋燥就多咳嗽,尤其久咳不愈十分常见,必须趁未入秋早作预防。
内文
中医说「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」,注册中医师、中医内科博士李灼珊指出,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治疗虚性、寒性的疾病是最恰当的,包括每到秋冬就举目皆是的鼻敏感、久咳等。
「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、过敏性鼻炎(鼻敏感)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咽喉炎、容易感冒等呼吸系统问题,此外也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、腹泻腹痛、消化不良、肠胃功能紊乱、慢性肠炎等;以及痛证如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颈椎病、肩周炎(五十肩)、腰腿痛等;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、子宫肌瘤、痛经、乳腺增生等。」李医生表示。
「冬病夏治」有不同方法,最为人所熟悉的是天灸,在三伏天时用温热中药调制成药贴,贴在相应穴位,提升人体阳气,扶正祛邪,增强免疫力,达到温经散寒,健脾温肺,化痰平喘的作用。今年的三伏天灸日期如下,有需要的人士可咨询注册中医:
初伏—7月15日(星期一)
中伏—7月25日(星期四)
末伏—8月14日(星期三)
加强伏—8月24日(星期六)
「若没有时间去医院或诊所由注册中医做天灸,也可于以上日子在家中自行温灸。做法是用艾条或艾盒对足三里、肺腧、脾腧、胃腧、大肠腧、大椎、命门、肾腧、次髎等穴位经行温灸,也有温经散寒、温补肺脾肾的作用。」李医师说。
不过,咳这回事有时防不胜防,甚至不用等入秋,若本身体虚或夏天吹太多冷气,加上挤交通工具外感,夏天也绝对有机会患上久咳。这时就不要等秋凉,而应实时处理。
李医师表示,「中医一般把咳嗽分为两种,『外感』和『内伤』。一般感冒咳嗽,多因吹风冒凉,或由接触感冒患者传染而来,多属于『外感』。至于反复久咳,并伴有气促、咽痒、喷嚏、痰少等症状,则多为气管敏感,属于『内伤』的范围。」
至于久咳不愈,常跟「正虚」和「邪实」两大因素相关。「正虚」大致是指人体正气不足,抵抗力下降;「邪实」则大致是指外在环境的不利条件(例如空气不流通、着凉等),由「正虚邪实」诱发的感冒咳嗽会恢复得特别缓慢。
预防秋天久咳,李医师建议除了可考虑天灸,也可及早学会以下3招:
- 寒咳泡杯苏叶茶
寒性咳嗽的患者,常见手足易冷、咯痰稀白、流涕,泡一杯苏叶茶有温肺祛风止咳的功效。
苏叶茶
材料︰紫苏叶3克、陈皮3克。
做法︰以上材料加水煮约20分钟,温服。
- 多做运动戒生冷
病情缠绵,反复不愈的咳嗽,可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,因此患者应多做运动增强体质,并注意保暖,使体内正气充足,自脄能减少发病机会。
- 减秋燥药膳汤水
黄茋党参百合汤
材料︰黄茋12克、党参12克、南杏仁15克、百合18克、淮山15克、合桃肉15克、瘦肉半斤。
做法︰大火煮滚后,以慢火煲1至2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饮用。
功用:有补益肺、脾、肾功效,有助改善久咳。
*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