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節氣上看,香港已經入秋了,但這爭秋奪暑的日子,有時日間的酷熱並不下於炎夏,不少特別多汗的人士都叫苦連天。
多汗症,就是指皮膚出汗過多,超出一般生理常態。例如在不太熱的環境,而且是沒有運動量的情況下,卻仍大汗淋漓浸濕衣衫,便可能是多汗症了。相反,若行山、跑步時大量出汗,不應立即視為多汗症,必須綜合其他因素考慮。
中醫認為,汗是人體五液之中的心液。而多汗症屬於虛症,可分陰虛和陽虛。如果在日間大汗淋漓,屬於陽虛,稱為「自汗」;而在夜間睡著時出汗濕衫者屬陰虛,稱為「盜汗」。我見過很多人都分不清「自汗」和「盜汗」,其實只要記著以上的分法便可以了。
而更重要的是,日間「自汗」和夜間「盜汗」,用藥是不一樣的,例如:
日間自汗治療方:黃茋1兩、白朮5錢、淮山5錢、芡實5錢、浮小麥5錢、麻黃根5錢、菟絲子5錢、牡蠣1兩、五倍子3錢、大棗5枚。
夜間盜汗治療方:黃茋1兩、山萸肉5錢、浮小麥5錢、麻黃根5錢、五味子3錢、地骨皮3錢、百合5錢、玄參5錢、糯稻根鬚5錢、甘草2錢。
這兩個方劑,可煲成藥湯,或加瘦肉煲成食療湯水。但如多汗情況較嚴重,應以煲成藥湯溫服較為有效。但要注意,中藥扶正治療,一般需要時間較長方有效。以上方劑比較安全可靠,適合長時間服用,如有疑問請先諮詢註冊中醫師。
李灼珊
香港註冊中醫師
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
**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