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報
李灼珊 註冊中醫
中醫內科博士
三十餘歲的郭先生,從轉工開始就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瀉。最初只是大便變軟變稀,一天要大便兩、三次。慢慢地,情況變得更加嚴重,會突然出現腹痛,一痛就要立即上廁所。尤其是在見客前、或是月尾結算前會更為嚴重。由於上班去太多廁所甚為不便,他唯有用止瀉藥來控制,可是結果卻變成便秘。另方面,若腹痛不立即去廁所的話,痛楚會加大,甚至像刀割般痛,可是一上廁所就停止了。
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年,他開始消瘦,更因此懷疑腸癌而照腸鏡,結果發現腸道沒有異常。轉而求診中醫,結果發現他脈弦弱,屬於肝鬱脾虛型腹瀉。以疏肝藥為主舒緩情緒,再輔以健脾益氣藥物。腹痛漸減,腹瀉次數亦轉少。一個月後再轉用健運脾胃藥,助脾胃運化吸收精微,壯實體型。
其實,這是典型的腸易激綜合症個案,素體脾虛,加上肝鬱。古人一直都明白肝木剋脾土的問題,意思是見到肝的疾病,知道它一定會影響脾胃,就要先壯實脾胃。但是現代人生活太過緊張,也不會特意處理「肝鬱」、「肝火」的問題,待它影響到脾胃時,又不知道根源何在,治療就會變得茫無方向。
臨床所見,腸易激的病人多數會服用益生菌,有的人有用有的人無效,就是因為最大的問題往往不在食物,而在情緒上。如不懂藥性,長期使用寒涼的止瀉藥,會令脾胃變得虛寒,病情更為複雜。
**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