妊娠嘔吐是常見的事,準媽媽首先要處之泰然,開開心心地接受妊娠期出現的第一個考驗。一般在懷孕三個月後,這些現象便會慢慢消失,食欲自然回復正常。但有小部分孕婦的反應會比較嚴重,懷孕至三個月後惡心嘔吐仍頻繁,或出現食入即吐,完全不能進食的情況,長期這樣就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,和危及孕婦的健康與生命。這種現象稱為「妊娠惡阻」,即「有娠而阻其食也」。
中醫認為,「妊娠惡阻」是孕後經血不瀉,血聚養胎,胎宮內實而令氣沖上逆犯胃,胃失和降所致。在治療上,一般是調理脾胃,減輕嘔吐,幫助食欲,並保持孕婦的正常營養為主。不過,在中醫的辨證來說,孕婦嘔吐也分許多種,包括脾胃虛弱、胃陰不足、肝熱犯胃、痰濕化熱等。
例如,胃陰不足的,可用「土金雙倍湯」健脾益胃、降氣安胎;或用「安胎涼膈飲」養陰清胃。脾胃虛弱的,則可用黨參(或人參)、生薑等益氣養胃。痰濕化熱引致嘔吐不止的孕婦,可能適合用法半夏、生薑,加青竹茹等清熱化痰、和胃止嘔。這些藥的使用,除了要看孕婦的證型,也要看個人體質,因此,雖然大多是一些溫和的藥物,孕婦也應盡可能不要自行使用,更不應自行長期服食。孕婦如要使中藥,請先諮詢註冊中醫師。
李灼珊
香港註冊中醫,中醫內科博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