藉著母乳餵中藥
#李灼珊醫師 #星島日報 #星島親子王
不論餵母乳還是服中藥,尤其是飲用中藥湯方,在本港都愈見普遍。但有一種情況:寶寶有少許常見的吃奶、睡覺、生長等問題,母親想讓他飲用中藥湯方,但直接餵似乎並不容易,還有甚麼辦法呢?
香港註冊中醫師、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指出,只要湯方對症又適合寶寶飲用,「藉着母乳餵中藥湯方」是一舉兩得的辦法。
事前應先諮詢中醫
李醫師表示,適合這類「母乳食療」的情況多不勝數,但她提醒媽媽:應先諮詢註冊中醫才可使用。以下是李醫師介紹其中幾款、針對不同問題的母乳食療:
- 寶寶出世時有輕微發燒︰李醫師表示,可簡單地用通草煲瘦肉,媽媽飲用後的奶水有助嬰兒降溫退燒。當然,若寶寶發燒的溫度較高,或發燒持續不退,就應帶往求醫。
- 嬰兒出現輕微黃疸︰黃疸是很常見的,可用茵陳、黨參煲瘦肉,媽媽飲兩至三次,期間持續餵母乳,嬰兒在十至十四天內一般都可以退黃。「茵陳是中醫用了近二千年的退黃疸藥,在《本草綱目》內也記載了它有這個用途。」李醫師說。
- 嬰兒夜啼不睡:可用茯神、黨參煲雞湯,媽媽飲三至五次,期間持續餵母乳,透過奶水傳遞寧心、安神等功效,可以令嬰兒睡得較安靜。
- 嬰兒厭食、不長肉︰可用黨參、白朮、茯苓煲雞或瘦肉,媽媽飲三至五次,期間持續餵母乳,奶水可以幫助嬰兒補氣健脾,開胃長肉。
李醫師強調,以上食療非常溫和,適合大部分媽媽和寶寶,但未必可用來治療較複雜的病如感染等,如有疑問一定要諮詢中醫。另外,若媽媽在哺乳期間自己另外有病要服中藥,最好待病瘉停藥後再恢復餵母乳,以防所服中藥對寶寶不太合適。
「王不留行」增奶水
李灼珊醫師表示,除了透過母乳餵寶寶中藥湯方外,媽媽本身奶水不夠也是現代女性常見問題,這情況下當然想餵母乳也不容易了。「故此,哺乳期的婦女可用『王不留行』、通草、未熟的木瓜,煲牛鰍魚和章魚乾。連續煲兩至三次,媽媽飲用後便可以有較充足的奶源,嘗試餵母乳了。現代母親不夠奶水的情況普遍,這湯水十分合用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