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中醫百科 ] 中藥補氣活得更健康
香港註冊中醫,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「力報」專欄
在中醫來說,「氣」是人體內的精微物質,在人體內無處不在。現代醫學的顯微鏡,儘管能看見細菌和病毒,卻看不見「氣」。事實上,至今仍沒有儀器可以看到這種物質。
中醫認為,氣只在有生命時才可以存在,所以在西醫的解剖學上(以屍體作解剖),不可能發現氣存在的迹象,因此對這種物質全沒有記載。但事實上,氣在人體內運行不息,推動著生命的進程,推動著各器官的功能運作,推動著體內的新陳代謝。如果氣在人體內停止運作,便意味著生命的終止,即俗稱之為「斷了氣」。
人年輕的時候,有氣有力,器官的功能就健康,但人老了,就會力不從心,器官的功能就會因氣的虛衰而產生病變。例如,糖尿病,高血壓,心臟病,肝病,肺病,腎病等。
人體的氣,一定會隨著年紀而衰虛。所以,人老了,一定要補氣。補氣可以提升各器官的生理功能,讓人活得更健康。一般補氣的中藥不多,只有人參、黃茋、淮山、白朮、大棗、甘草、扁豆等幾種。人參、黃茋可補肺,幫助肺吸納更多的清氣;亦可補脾胃,增加脾胃的吸收功能。特別黃茋是提升各器官功能的主藥。白朮健脾去濕;淮山健脾補腎;甘草補心肺健脾胃,亦可調和各種中藥的烈性。大棗補脾胃,亦可促進人體對補藥的吸收。在進食補氣的中藥前,最好先諮詢註冊中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