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灼珊中医馆
地址:香港湾仔湾仔道218号铺
电话:2382 3387
引言
今日(7月7日)是廿四节气中的小暑,从中医角度来看,标志著夏季炎热气候的正式开始。当然,实际气温每天都会有起落,但若从养生的角度,这节气的气候特点主要就是「湿热交蒸」,所以养生也以清热解暑为主,以下请中医内科博士、注册中医李灼珊讲解具体养生要点。
内文
中医内科博士、注册中医李灼珊指出,要明白小暑养生之道,先要从中医的「五行理论」入手,「在五行理论之中,小暑对应的是『长夏』,属土,与脾脏相应。所以,小暑养生需特别注意清热解暑、健脾化湿、宁心安神。」具体重点包括:
1. 起居方面
李医师表示,这节气的起居应以「晚睡早起」为大原则,但所谓晚睡也不宜超过晚上11点,「建议早晨6点至7点左右起床,利用相对凉爽的时段进行适量活动,并且避开中午11点至下午1点一日中最热的时段,这时段可尽量安排在室内休息或活动。」
她同时提醒,逗留在室内时要注意不要开太大冷气,「一般来说,建议室内、外温差不宜超过7℃,更重要的是避免直接对著冷气机的出风口。中医养生强调『夏不敞胸,热不凉背』,所以无论天气多炎热,也要注意不要让胸、背、颈等部位直接吹冷风,避免寒邪直中脏腑而致病。」
2. 运动方面
小暑虽热,但不可因而停止运动,李医师表示只需遵循「缓」和「早」的原则即可。「缓就是选择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等轻柔运动,避免剧烈出汗的运动,而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合适,以免耗气伤津。早则是指尽量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凉时做运动。」
3. 防病方面
除了避免长时间曝晒外,这季节还可随身佩戴以藿香、佩兰、艾叶、薄荷等制成的中药香囊,有芳香化浊、辟秽解暑之效。此外也可以金银花、菊花、薄荷叶各3克,沸水冲泡自制「清暑茶」,作为日常防暑饮品。
4. 情绪方面
李医师表示,中医认为暑热易扰心神,导致心烦气躁、情绪不稳。「所以,小暑时节尤其需要保持心境平和。可通过听轻音乐、练习书法、静坐、散步、冥想等方式宁心安神。当然,个人的思维模式,凡事退后一步看自然海阔天空,对情绪平静也十分重要。」
5. 社交方面
夏季阳气外发,是人际交往活跃的季节,所以小暑也无需特别避静,但应避免过度应酬,以及避免在嘈杂闷热的场所长时间逗留。
小暑养生食疗
1. 绿豆薏仁百合粥
材料:绿豆50克、薏苡仁30克、百合20克、米50克、冰糖少许。
做法:将绿豆、薏苡仁(薏米)提前浸泡2小时;百合洗净,米淘洗干净。所有材料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以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至食材软烂,加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。
功效:绿豆性寒味甘,归心、胃经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暑利水的功效。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,归脾、胃、肺经,能健脾渗湿、清热排脓。百合性微寒味甘,归心、肺经,有养阴润肺、清心安神之效。三者合用,有清热解暑、健脾祛湿、宁心安神之功。
2. 荷叶冬瓜老鸭汤
材料:鲜荷叶1张(或干荷叶15克)、冬瓜500克、老鸭半只、薏苡仁30克、生姜3片、盐适量。
做法:老鸭洗净切块,氽水除去血沫;冬瓜连皮洗净切块,荷叶洗净剪成大片。将鸭块、薏苡仁、生姜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以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,转小火煲1小时,再加入冬瓜和荷叶,继续煲30分钟,最后加盐调味,捞去荷叶即可食用。
功效:荷叶性平味苦涩,归肝、脾、胃经,能清暑利湿;冬瓜性微寒味甘淡,归肺、大肠、膀胱经,有清热利水、消肿解毒之效。老鸭性平味甘咸,归脾、胃、肺、肾经,能滋阴养胃、利水消肿。这汤清补兼施,既能清暑去湿,又能滋阴养胃。]
*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